《人月神话》中译本出版后的国内网友评论

首发于《非程序员》2002年12期,整理重发。

gcc_0000:

个人看法:作者有预见性,抓住软件的本质! 5-star。

但是在当前软件工程讨论中急功近利的气氛下,不久就会受到攻击(大规模的)。

本书阐述作者的观点(当时是1975年)。这些观点在之后的软件工程学术发展中,不断的被众多学者引用和发扬。所以从大量的流行的软件工程书籍中,大家已经详尽的了解到大多的观点,并且有详细的具体实施方法 (恰巧是本书所未列出的)。就如同本书最后一章中讲的,一个很有趣的场面:作者在飞机旅途中,看到邻座正在阅读此书,但直到下飞机,他仍然没有做出作者期望的惊叹的表现。在作者不满足的追问他读后感想时,他说:“书里面所说的观点我都知道!”。作者便放弃了介绍自己的想法!(这可能减少某些人有意攻击本书观点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本书的意图)

中文版:编排者有意维持作者/原出版商的设计思路,但只学到其表面。(恰巧如同本书的意图的另一面)

# 太厚,〈〈生存手册〉〉500 页比他还薄 1/5。

# 装订有问题:每页空白留足,无可厚非,但相对的字体太小,过于靠近装订线处,加上书过厚,读起来甚累!!(软玉生香, 从形体上变了)

# 小字体推荐〈〈Software Architecture--Perspectives on an Emerging Discipline〉〉, 250 页,只有它 1/4 厚度-- 小巧玲珑!

gcc_0000:

当你负责过几个项目的开发后在评论本书是否有用吧,别作无畏之争了。参加过大的项目的开发,无论你是程序员还是项目、计划、测试、进度、质量的管理人员,如果你对书中的有些观点还是无动于衷,那你还是缺乏总结与思考的。无论对与错,适用不适用要多想想借鉴而已。

Jiseng:

书不错,就是 32 开太小,不太习惯,而且俺上班看的时候被领导 K 了一顿,说俺上班时间看小说,:'( 没办法,难怪领导会搞错,哪有科技书起个这名字的..."XX 神话",书还没读完,读完后给大家汇报情况...

mah-jong:

平心而论,书是好书。但如果指望从这本书里找出解决开发中面临的软件工程问题似乎不太可能。这本书的意义从我的角度来看有两个,第一个是作者用通俗易懂的笔法写出了一些常识。第二个是没有银弹那篇文章的观点,就是解决开发过程中问题的万能药是不存在的。我们都知道,很多软件从业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着类似宗教的感情,有时候这种感情会导致管理者和开发者产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错觉,从而忽略了常识。这对于工程来说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这本书和其他几本类似的书(比如死亡之旅)类似于解毒药,可以让我们比较冷静的去看待软件开发。

书是好书,虽然我已经看过其中的大多数文章,但还是打算买一本中文本来看看,当作是小说读读也未尝不可。我猜作者的写作目的也不是宣传什么万能药,而是期望告诉读者,一些做法解决不了问题,而另一些做法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xdsmile:

昨天china-pub送来的,一口气读了快一半了。同我以往见过的任何软件工程与开发管理的书籍不同,这本书几乎没有任何软件工程上的规范讨论之类,所有的观点都是作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且也不套用软件工程的原则,而是自己起名,自己定义其含意,行文幽默;最重要的是作者并不强调应该干什么,而是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出适用范围,提出其方法的局限性,指出在他的实践中是怎么用的,产生了什么后果,并总结其教训。类似此类的观点在本书中比比皆是,有很多发人深醒的论点。20 年前的这本书称其为经典的确名副其实,看完这本书,我想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的信息产业有如此巨大的实力了。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必须得感谢译者,从译文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其中的辛苦,看出译者所花费的心血和努力,尤其是每章的标题,翻译的尤其贴近中国文化的内涵。

还有,呵呵,就是其低廉的价格,在这个名字就是金钱的年代,如此的好书才不到 30 大洋,真是令大家跌破眼镜。较之某些××××就上百的书来讲,其中的性价比可想而知,感谢为这本书出版而努力的人们。

xdsmile:

看来这本书引发了大家的许多争论,其实对于书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有个小故事,在英国的一列火车上,有个人正在看书,旁边一位老者看他那么专心,好奇的问他在看什么书?那人说在看霍金的《时间简史》, 并说自己很久没看到这么有趣的书了,那个老者听了说:“哦,是那本书呀,我看了几遍都看不懂”,那人很奇怪,说:“不会吧?我觉的很容易懂呀,没什么难的,我是个商人,很少看书的,都能看懂”,老者笑了笑,没再说话。后来才知道,那位老者是苏联科学院的资深院士。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其实就可以看出,一本书对于任何人,其体会是不同的。

比如,我在书店看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觉的太枯燥了,根本不想看,可我知道那是套好书,它并不会因为我看不懂就没有其价值。

adams_wang:

关于“20多年前的书,现在有些地方看得不是很懂,毕竟我对20多年前的技术及软硬件状况不了解”,我想解释一下,书中提到的东西,并不是只存在于 20 年前才有的硬件开发中。在现在单片机、通讯、嵌入式等开发中, 情况基本一致。另外,根据个人经验,该书中的观点同样适用于现在的软件项目开发中。

而谈到软件行业的基本技术,如操作系统理论、数据结构、编程语言、数据库理论基本成型,相应的实践也由先驱们前扑后继,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另外,对一般的软件从业人员而言,项目中面对的是社会学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真正的技术突破由那些科学家等人已经完成,甚至推向市场。我们只是应用他们的成果,从这个角度讲,大多数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只是沉浸在“高科技”的幻想中,所以,软件项目管理中更多的是人的管理,而非一般的技术“突破”问题。如果这方面仍然有理解的难度,个人有些遗憾。

很荣幸能同您就书中观点进行探讨。

easyso:

翻译得不错了,如果能多了解一点圣经和基督教的指示,就可以翻译得炉火纯青了。

ququxiao:

我赔!高明的译者多了,有几个象你这样急功近利的,还要开研讨会,更想上新闻联播吧,可惜上不去!

lzj310:

我作为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或技术负责人有两年时间,一直为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困扰。感谢你翻译的这本书, 她解决了我部分的问题。另外我了解到该如何思考技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mah-jong:

再谈《人月神话》的翻译

今天没事,用东北的歇后语来说就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再来谈谈《人月神话》的翻译。这几天这里有关人月神话译本的争论我都看了,和一般的论坛相比,这里有着一种难得的幽默感。正方观点说嫌翻译的不好你自己来呀,还有巴比伦塔的翻译是致命的问题,其他问题是没有的。反方的观点是翻译的不好就不该翻译名著,译者和出版商拿着这么个译本就召开讨论会有点恬不知耻。从我这种普通读者眼里来看,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是些极有幽默感的人,实在是佩服得不得了。先来谈谈正方的观点。

正方的观点一类似于食客挑剔厨师的菜,厨师一怒之下说你来炒好了。我猜这世上绝大多数饭馆都不会做这种事情,这是砸自己的饭碗嘛。同样的,作为读者付了钱买书,觉得翻译的好就叫声好,觉得有问题就说说。当然,如果不喜欢,译者可以让读者闭嘴。读者也可以不谈,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是在砸出版社的招牌、汪先生的招牌和UMLChina的招牌。当然,如果诸位说我就干的是这一锤子买卖,以后怎么样我不管,那我也无话可说。翻译和出版社出书是为了赚钱,但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件好事情,语言文化的差异、国内的外汇管制制度和收入偏低,让大多数读者不能很幸运的去买自己想看的原版书,而有人来做这种经典书籍的翻译工作,出版社和翻译者得到了收入、读者得到了想看的书,无论对那一方都是有利的事情。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好的。利人利己的事情为什么不好好做呢?

正方的观点二是认为巴比伦塔这类翻译才是问题,其他问题不是问题。那我就想知道了,我前面举的那个句子您认为很流畅吗?这种句子在这本书里比比皆是,再举一例,又是随手翻到的(pp62),“面对估算过高的难题, 结构师有两个选择:削减设计或者建议成本更低的实现方法来挑战估算的结果”。当然,这些句子不能说是错译, 还是表达出了作者的意思,但您觉得这种翻译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吗?容易理解吗?当然,兄弟资质愚钝,可能对这种深奥的东西理解不了。但我读原文的时候可没有这种感觉,作者的写作让我这种 E 文很烂的人都可以读得明白晓畅。还有前面说的那个“可爱”的问题,我怎么就没看出来有什么可爱的地方呢?所以,我说译者没有把作者原文的那种清晰简洁的风格表现出来。当然,如果正方认为这种译文没有什么问题,我只能怪我自己,中学怎么没有好好上语文课呢?对这么简单的句子都认为不够清晰,对这么“可爱”的事情都没看出可爱来。

现在再来谈谈反方的观点。我觉得用不着无事生非。首先出版书是要赚钱的,总得造造声势。这没什么可指责的,而且这本书确实是好书,多做做宣传也是件好事嘛。再有就是翻译资格的问题,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经典也是人写的(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呵呵),而且这本书翻译的还可以,比起大量的句子都没翻译通的书还是好多了。再说了,这个译本老兄不喜欢可是等更好的译本出来再买嘛。

最后再来谈谈我自己的观点,如果用10分制来评价,这本书的选题还是非常好的,可以给10分。翻译的还可以,可以给7分。版面设计可以给9分,和原书的风格很接近,可惜封面差了点,所以扣了1分(里面的插图虽然不太清晰,但考虑到这个价格,也就不必扣分了)。期望译者的下一本书可以翻译的更好些(如果汪先生还做这件事情的话)。

就这么多,顺便补充一句,我现在有点怀疑正方和反方都是出版商的托,为了搞出一个热烈的气氛,让我这种傻不机机的普通读者关注这本书并掏腰包。我觉得没有必要这么做吧,想买这本书的人,肯定会买的,再说汪先生翻的还可以。

xtall:

这才是有价值的批评。

mah-jong,你不会也是托吧?让我这种傻不机机的普通读者关注这本书并掏腰包。

mah-jong:

我倒是挺想做托的,可惜还没有这个机会,呵呵。我愿意谈这本书倒不是因为我付钱了,主要是因为这本书的风格一直是我欣赏的,还有什么麦克康吉尔写的软件工程不是科学丫,Yourdon的死亡之旅之类。这些读物对于个人的具体工作没有太强的指导作用,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读非常开阔思路,还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译著通常我没有太高的要求,反正我的英文应付技术书还不成问题,而且也有自己找原版书的渠道。买些译著来看也不是想给人挑毛病,而是觉得母语的东西亲切些。翻译的好,我就放在手边,翻译得不好,就翻翻丢到阴山背后。

fhlix:

排版太e了!

明明可以印成小册子,随身携带着看,却搞得臃肿不堪,有凑页数的嫌疑。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影印版。

cat_hangzhou:

很遗憾还不能看到书。看了样章...感觉不错。

其实对一个真正的程序员来说,翻译...至少我感觉不是太重要...能让我看懂就可以了。也许译者不是很专业, 因此一些概念没有用术语表示...但是名词无非是一种指代,偶看这种书的时候,就当做宏处理掉了:)

就象骂名已久的TIJ第一版,呵呵,开始看有点累,但是明白了译者的习惯了以后,也能看下去啊。当然了,侯老师译本更好,偶是当看小说一样看完的...呵呵,侯老师不要生气:)

其实老外的书...和国内的思路不同。对他们来说,他们很愿意将自己的想法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表述...就想曼昆的经济学。

功力不到,反而在怪老师讲得不好...有一点点的过分。

译者很辛苦,因为西方有很多成语、典故,不见得所有的人都知道...就象巴比伦塔。好的翻译,很可能就会带上厚厚的注释(尤利西斯)。但是不能这样要求每个翻译。也许对他来讲,他认为这些是人所共知的。

就翻译来说,我的观点:第一要准确,不要扭曲了作者的意思;第二就是要明白,不要出现很拗口的话。呵呵,《设计模式》这本书,我打开来很多次,但是每次都看不下去...看不懂...我不敢说译者的水平如何,只是觉得自己的火候还不到。

读书...很多时候是一种相互交流的过程...我已经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恰好有这样一本书,可以帮我解惑。如果我对这一领域根本没有涉足,那么我想作者译者的水平再高,与我来讲也不过是对牛弹琴,而我自己的感觉是味同嚼蜡(就象我看生物技术的书一样)

人月神话,本来就不是一本纯技术的书。也不是管理的书。这本书只是一些经验的积累。我在带项目,感觉就是很累,有很多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很希望在这本书里能够得到灵感。是的,我只希望得到灵感,并不指望得到答案。

关于有人提到的20年的技术...我想不用争论什么。如果要争论,那么首先要争论的是什么是技术!做程序时间不久,水平也不高,但是我一直认为,对一个项目(工程)来说,重要的不是采用什么技术,而是思想!如果程序员还是停留在具体一段代码一个方法的争论中...那么也许你可能成为一个很资深的程序员,但是永远成为不了可以高屋建瓴的程序员/项目经理。

很感谢译者能把这本书带进国内...很希望能够看到有新鲜的思想。呵呵,至少是对我而言。中国的教育是填鸭式的教育。很希望大家能不做养殖场的鸭子,而是做只野鸭。

我决不指望译者能按照我的口味来翻译,我会努力尝试去适应译者的口味。毕竟,是我需要看,而不是译者。最后,如果能通过漫画、小说让我明白其中的道理、思想,我会很感激。但是我知道这个,基本上不可能。

于是,退而求其次,至少,说明白问题。:)

呵呵,没看过全书,不好评价。仅从样章上看,译者还是有一点中国文化的功底的。打星...实在不好打,因为我怕样章是全书唯一翻译的好的:)但是就凭那一个样章,我认为全书也值三颗星了:)

yusc_ww:

没看书就有这么多废话,I服了u

cat_hangzhou:

呵呵,很不好意思...污了您老法眼。

书...我昨晚看掉了一半...说实话,看起来很顺,但是没觉得融会贯通。

另外,废话并不是针对这本书的,而是有感于不少无谓的争论。嘿嘿,看了一半,感觉...废话至少不是错话:)

自己的...既然是废话,那么给个鸡蛋吧

wlcun:

在校大学生注意了,去你们的图书馆找一本《论大型软件的开发》,武汉大学出版,1.10元,如果你找到,你会发现就是《人月神话》,新版本也只是“增加了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作者语),我发现以前出版了不少经典好书啊,版面设计精致,略发黄的书页让人爱不惜手,如果你想收藏,就给清华面子,要不以十倍价钱赔给图书馆

mmm1975.png

(以上图片摘自孔夫子旧书网,该图片为编辑于2020年添加,仅作装饰用,非原评论内容。)

(我就这样干了)。最后一句:现在的书价太黑,把上china-pub的一半时间去泡图书馆吧。

ggggwan:

昨天去海图买了这本书,回家看后的感觉是有点失望,总的感觉是这本书不如微软那本《快速软件开发》好, 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原文的原因,读起来不是很流畅,没有那种让我看完后有酣畅淋漓的感觉,看过的软工书只有快速软件开发让我有这种感觉。也可能是文中有很多观点在其他的软工类书中也都有介绍了,看过后没有那种比较震撼的感觉。

另外,文中对软工中的问题缺乏实例讲解以及如何解决的论述,比较泛泛,不容易抓住要点。最近做的一个项目,集成了很多IBM的软件,看IBM的文档经常就会给我这种感觉,说了很多东西,但是我需要的或者认为重要却说的不多,而且经常写出一些让人看后费解的话,不如微软的文档傻瓜,搞的我很是头大。作者是IBM出身的,是不是传染病?

还有书的大小采用了32开,搞的页码比较多,翻起来很难受,不如小16开的好,留白太多(虽然序言中说明了这是anders wesley出版社编辑的决定,但是我觉得不爽,因为我不认为有什么必要在书边做笔记),虽然我买书可以报销,但是留白多总是让人感觉好像花25块钱享受的却只是20块钱的服务。

gemlei:

浮躁的UMLChina从来就没有自己的观点,那着外人的成果标榜自己的权威。“人月神话”是一本能误导初学者的好书,你可以说它的预言是诡辩,因为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和深入的项目背景解剖。泛泛而谈,包容万物。

因为它想什么都是,所以它什么都不是。阅读“人月神话”每个章节像是在做一道道“辨错”题,在项目不同的背景,资金,人员素质,盈利模式下,有着不同的答案。感觉是在学习CMM后一个用于练习的案例,仅此而已

hyqzmy:

很好的《人月神话》怎么会翻译成这样?试讨论一二

鄙人以前看《人月神话》英文版,毕竟功底不够,看得慢而无趣。前不久无意之中看到中文版译出,更兼翻译者简历赫赫,急急搜购一本,意图一快,不料读了几章,一些意见却是不吐不快了。

众所周知中文贵在简洁,美在简洁,翻译起来很少会出现译文比原文长的情况,可是看看几个小例子:

第四章“贵族专制、民主政治和系统设计”,原文为“Aristocracy, Democracy, and System Design”。纵使Brooks老先生是隐喻大师,我在文中也没有看出一些“贵族”气来,“政治”意味也几乎没有,莫非译者喜欢用搞政治的办法来搞软件?鄙人看来,“专制、民主与系统设计”已经足矣,要更贴切地表达 Aristocracy,则可以用“精英制、民主制与系统设计”。

这个问题实际不大,到了第五章我实在就忍不住要来写帖子了。这章名为“The Second-System Effect”,被译为“画蛇添足”,具体文中遇到这个词组时,又被翻译为“开发第二次所引起的后果”或者“开发第二个系统所引起的后果”。天哪!这里显然 Effect 直接做“效应”译就完了,文中讨论的后果大部分也并非“画蛇添足”,而是在开发升级版本的产品期间常见的一些误区的讨论。我不知道译者是否熟悉软件开发的版本习惯和硬件/系统产品的系列化升级编号习惯,但是从全章描述的内容看,直译的“第二系统效应”甚至更简单一点称为“V2效应”,恐怕都比什么“画蛇添足”、“开发第二次所引起的后果”或者“开发第二个系统所引起的后果”来的准确而没有歧义与误导。

限于时间,我不再一一举例讨论了。有心的读者朋友不妨在阅读期间自己对对书上提供的原文。看得出来汪先生在翻译中花费了很大的心力,专注与投入是毫无疑问的。汪先生简历赫赫。应该也属青年才俊之流。可是为什么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外文经典一翻译过来往往就错漏百出呢?如果这样,如何相信这批人马做出来的软件可靠呢?

据说软件业界有个最佳实践叫做“同行评审”。这本书出版卖钱之前,我看到了同行吹捧,同行评审又有没有呢?那么一大批的编委会,莫非竟是一张虎皮么?

gigix:

有这么严重么?

Aristocracy和Democracy这两个词,是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良好的”政治体制有三种: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这两个词就是这三种政治体制的后两种。所以,如果你问我这个标题有没有 “贵族味”和“政治味”,我就觉得它有。当然,你翻译的“精英制、民主制与系统设计”也不错。不过我觉得,最多只能算难分伯仲。如果要说谁更准确地译出了Brooks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味道,我倒觉得Adams的翻译似乎更好一些。

至于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我更觉得无意义了。“程序员在第二次开发类似的项目时加入一些不必要的特性”,这样的行为用“画蛇添足”来描述不正是很贴切吗?至于你所提出的“V2效应”,恐怕更多的人会想到希特勒的远程导弹,而不是“软件的第二个版本”。看来,这个翻译顶多也只能算难分伯仲了。

中文是不是“贵在简洁美在简洁”,或可商榷;是不是要“翻译起来很少会出现译文比原文长的情况”仍然或可商榷。比起刻意追求“简洁”,想来还是易读性更加重要。“公共汽车”这个词,在英文中只有3个字母、1个音节,请问你要如何追求“简洁”的翻译?

gbhome:

终于拿到了这本《神秘的人月》,嗯。一本多年来看到被无数的工程、实践著作引用的文献,终于乖乖地躺在了我的手心里。

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国人写的那些页数,统统裁下来扔进垃圾筒,本来中文的表达力已经限制了我们对全书的理解,请不要再让那些什么UMLChina之类的废话把整本书的导向都弄错了吧!在《神秘的人月》诞生的时候, 别说UML,连C++都还没有呢。什么印度,呵呵,印度注定要失败的。

不过客观地说,翻译的水平虽然没有我期望的那么高,但居然也不像我想像得那么差。总体而言,还算差强人意。排版不错,我喜欢这种小开本的书,封面也不错。如果是裘宗燕老师来翻译,一定又是一本旷世译作。

对于软件工程我当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不像许多中国人,在译作前大谈一番,好像比作者还牛。我们没有资格这么做,人要知廉耻。对于这样一本书,在得不到英文原著的情况下,我们要透过中文的表象,来虚心地看每一个字。已经一个星期了,我还在看《焦油坑》这一章,做了几十页的笔记。

无论如何,清华大学此番引入这本书,也算了了我多年的心愿,感恩不尽。

weixinpanjiayu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