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华 2018-11-28 21:59
咨询下各位,商品的规格是不是应该建模为值对象?这样对他们的增删不会影响到其他地方。比如一个酒品有200ml,500ml两种规格,管理员后来改成了500ml和700ml,为了不影响之前发的货,我做一个规格库的值对象表,然后各个商品动态的去引用这些规格。这样做可以吗?
潘加宇:
强行划分实体和值对象意义不大。
分析设计的建模,是要如实反映领域内涵,这样系统才可以随着领域规律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变化的成本最小。所有的出发点必须是领域事实如何,而不是卖弄技巧。
天文学上地心说、日心说的例子(百度百科):
/*
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测资料拼凑出来的,它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测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方法来补救地心说。起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
*/
对象就是对象,它的属性值都是会变化的。
以商品规格为例,假设有这么几个属性:名称、标准单价、规格(这个规格应该是随着商品类别的不同而改变的,具体如何表达这样的模型,看我们的分析模式幻灯片,在此先假设只经营一种商品:瓶装酒,那么可能需要关注的属性还有酒的成分、度数、保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项都有可能单独变化,名称过时或犯忌要改,价格要改,成分不允许加某添加剂了,度数按新标准标注了,保质期也重新计算了……
某个系统的模型只能映射这个领域的一部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映射该映射的部分就可以了。
应对这种情况的一种做法是针对特别需要关注的视图另外加快照类。如果购买合同特别在意的可能是酒的容量(我就买200ml那种,买1000瓶),也可能是酒的名称(老名字的酒有收藏价值啊,把没改名之前的酒拿出来炫耀或转手效果不一样),把需要在意的属性都记录下来。这个快照是有时间属性的,所以不会变化。注意:不会变化是因为领域知识决定,而不是说"我设定它为值对象,所以它不能变"。
如果要更充分地记录历史,可以针对"商品的某个属性发生变化"这个领域事实建模,也就是说,为对象建立不同的版本,或者记录对象所有的属性值变化。
可以看《软件方法》第8章。
另外,属性不只是基本类型的属性,名称(string)等等,和其他对象的关联也是对象的属性,只不过类型是另一个类。
很多时候我们是关注商品规格的状态的,例如:
这个状态之所以变化,就是因为关联到的库存对象发生了变化。
包括商品类别都有可能变化,例如政府禁酒了(当然,中国不太可能。更常见的类别是,淘宝禁VPN)
根本原因是该"物品类别"对象和一个"禁售"对象关联上了,只不过很多时候不关注"禁售"的细节,没有显式表达出来。
|